从1990年万维网诞生,到今天已经过去三十年了,从web1.0到web2.0,再到未来的web3.0,技术进程飞快,但在我看来,人们应对互联网的能力进展十分有限,社会的发展也没能及时跟上技术的进步。
我们不能很好地应对互联网可以谅解*
互联网不同于此前任何技术革命
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的影响空前。
从广泛度来说,电在出现后也迅速的走向了千家万户,现在没有接触过电的人类远少于没有接触过互联网的人类,但如今我们如此习以为常的使用电,不可或缺同时又为社会里下了汗马功劳,其他的能源也是如此,非能源的机械也是如此,例如自行车,鼠标,饮水机,投影仪,我们利用他们,让他们为我们所用,或许我们也为了适应这些新玩意做出了改变,比如我们不得不坐在桌前更长的时间,鼠标手等等,但是终归可以说是利大于弊的,但互联网恐怕是弊大于利的,因为他影响且只影响我们的想法,我们的神经突触。
同时,互联网腐蚀精神的力量在逐渐增加!
互联网可以突破区域限制。
例如赤道几内亚采用了新的矿石开采机,和我们仅有的关系就是新闻上报道,仅此而已,但是赤道几内亚通了网络,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在reddit上碰到来自赤道几内亚的朋友,在spotify上听到赤道几内亚的音乐,在youtube上看到赤道几内亚的生活。
互联网悄悄地颠覆传统的社会规则。
我们已经很熟悉传统的技术革新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例如掌握氢氦透平膨胀机就是意味着绝对的技术垄断,意味着绝对的市场,你不得不10倍、100倍的努力才能追上,甚至超越,其改变的社会规则十分直观。但是互联网的技术革新带来的影响是不可预知的,更多的涉及社会学,经济学等复杂科学,而说到复杂科学,这显然不是我们现在社会体系能很好玩的转的东西。
每一代人成长的互联网环境都十分不同,此前的经验不能很好的传递给下一代
以中国社会来说,我推测的时间线是这样的,90年代电脑和网络只有极少数人能接触到,00年代电脑逐渐走进普通人家,但是网络要在05年才大范围接通,10年后才出现移动网络热潮,一直持续到20年,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短短20-30年就发生了,可想而知,在每一代人身上都留下了非常不同的印记。
以我举例,小学时期浅浅接触到的互联网是较早期的互联网,是80后塑造的互联网文化,火星文,4399小游戏,天涯,人人等等,初中时期是移动互联网的爆发,每周计算几M的流量,大家都不堪回首的QQ空间,和凉了差不多的QQ农场,高中时期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触屏手机竞争激烈,真真假假的app,网络新闻代替传统媒体的大势,大学时期是移动互联网的高潮,短视频平台迅速攻陷,中文网络文化愈加恶劣,开始出现集中的反思。
如果VR, XR, AR, 元宇宙等等短时间内不能取得突破,那么我猜测,现在一切已经被玩烂了的互联网状态将持续几年,甚至十几年。
尽管西方世界,比如美国,普及的比我们稍早一点,时间线拉的更长一点,但是我认为在现在这一代人身上(10后)已经显现不出来明显的差别。但是我们对待网络的态度,方式有区别。
一方面是国家对网络审查的区别,另一方面是社会状态造成各类成员对互联网的态度的区别。
在每一个网络阶段,都不是所有人都深入接触了互联网,而只有极少数人认真思考该如何应对这把双刃剑
我国网民人数的爆发式上升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到来的,因此很有可能70后和孩子同时接触了互联网,80后只有部分人比孩子更早地解除了互联网,90后也未必都在小时候就深入互联网世界,因此可能只有00后的孩子们能稍好的继承父辈的互联网惨痛经历。
我认为现在整个地球都没有找到和web2友好共处的方式 *
我们不能很好的应对互联网不可以谅解
早在web1.0以及2.0早期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意识到互联网的危害了
May 29th, 2022的下午,我一个人在屋子里进行“网络漫游”,就是2010年之前的那种“上网”,我意外发现一个80后的博客,从2001年延续至今,仍在维护,可以判断是一位生活在广州的80后互联网从业者,透过他的一片片博文,我仿佛进入了哆啦A梦的时空穿梭机,作为未来的人穿梭回了2004年,回过神来,已经傍晚,第一次有这般如此神奇的体验。感谢这位前辈20年坚持维护自己的博客,由于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只能在我这里向你致谢!
在这位前辈的博客里,有以下几篇文章值得注意:
网络阅读开拓知识面,快速入门,要想好好学点东西,还是要心平气和,少上网,多读书
QQ游戏里的屏蔽词
时间管理,时间统计,高效工作,4小时工作时间
四象限法任务管理,优先级,平衡,技术工作/知识工作者的时间管理方法
不难发现,这些眼熟的概念,已经是20年前的老词了,2004年的感慨,2022年的我们每天都还在重复哀叹,除了创造如碎片化的新词,我们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到底有没有一点进步?
总体来说,我认为我们四舍五入毫无进步,如果说每个时代都有奶头乐,互联网只是21世纪的奶头乐的话,那么这个奶头乐绝对比以往的任何奶头了都吞噬了更多的人,吞噬了更多本可以好好过自己人生的人,吞噬了更多可能和机会(这些被吞掉的资源和机会集中在了更少数人手里)。
在整体悲观的氛围里,我脑子里唯一能找到的乐观消息是这样的:我们已经比以往的社会,为普通人扩展多得多的机会了,损失一些也比以前强;我们毕竟刚和互联网打交道30年,从历史的角度说,这只是弹指一挥间,人类未来一定可以更好(因为有你我这样认真思考这把双刃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