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ole's Digital Garden

Powered by 🌱Roam Garden

Web3.0,与中国无关! - highlights

Full Title:: Web3.0,与中国无关!

Added time:: May 29th, 2022 10:55 AM

Highlights first synced on May 29th, 2022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中国互联网大厂员工正在向Web3.0公司迁徙。他们要逃离现有岗位,追寻新的革命理想。2022年的Web3.0,那就是1999年的Web1.0。

第一种理解:Web1.0为“可读”(read);Web2.0为“可读+可写”(read+write);Web3.0则是“可读+可写+拥有”(read+write+own)。

举例说明:Web1.0以门户网站yahoo(雅虎)、新浪为代表,它提供信息给用户;Web2.0则以博客、推特、微信、抖音为代表,它由用户产生内容;Web3.0则是产生的内容数据由用户拥有,而不是由平台控制。看似小小的变动,但这是底层逻辑的更换,实际上隐藏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第二种理解:Web1.0为“半中心化”;Web2.0为“中心化”;Web3.0则是“去中心化”。

举例说明:Web1.0时代除中心门户外个人网站也占据半壁江山,两者鼎立形成“半中心化”生态;Web2.0时代则形成信息孤岛,大公司垄断数据;Web3.0时代则是纯粹“去中心化”,数据由用户主宰。

第三种理解:Web1.0、Web2.0为信息互联网;Web3.0则是价值互联网。Web1.0、Web2.0本质上是在传递信息,侧重消费;而Web3.0则是在传递价值,创造财富。

所以,Web3.0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加入了区块链技术的互联网,它要逆转现在互联网“中心垄断”难题,帮助用户拿回自己的数据主权,从而在数字世界里重新创造一个更高维度的互联网世界。

我们可以直观的得出以下一些结论:1、它将重新打造一个基于数据的财富体系;2、它将重构未来的跨疆域的数字支付系统;3、出现真正跨产品平台操作的用户数据库;4、出现基于私钥不可篡改的数字身份;5、每个人拥有自己的数据主权并自由支配;6、它将在虚拟世界无摩擦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现代金融;

Note: 承接之前的想法,人类社会到现在都还没有和web2很好的共处,以中国社会来说,我推测的时间线是这样的,90年代电脑和网络只有极少数人能接触到,00年代电脑逐渐走进普通人家,但是网络要在05年才大范围接通,10年后才出现移动网络热潮,一直持续到20年,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短短20-30年就发生了,可想而知,在每一代人身上都留下了非常不同的印记,尽管西方世界,比如美国,普及的比我们更早,时间线拉的更长一点,但是我认为在现在这一代人身上(00后)已经显现不出来明显的差别。但是我们对待网络的态度,方式有区别, 一方面是国家对网络审查的区别,另一方面是社会各类成员对互联网的态度。 我认为现在整个地球都没有找到和web2完美共处的方式,就像我们使用机器一样,习以为常,互联网还是太不同了,力量比机器大得多。 所以作者这里列出来的一系列web3可能带来的影响,哪一条都让我看得震惊,如果大面积推开,绝对是颠覆性的

Web3.0带来的变革,是是未来20年大国之间的决战舞台。谁先理解并发展Web3.0,谁就有可能站在世纪新高地。

Note: 这句话是不是夸大了?

1993年,克林顿出台“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创造辉煌十年,获得Web1.0和Web2.0在全球控制地位。直至今天,美国借助互联网技术领导世界。2022年,全球正处在Web2.0向Web3.0过渡的关键节点,谁在这个时刻建立一个完整Web3.0生态,谁就有可能在下一个20年领跑时代。

Note: 从这个角度看好像有一点点道理

Web3.0这么重要,现在美国的发展情况如何?华尔街有什么布局,硅谷又在如何盘算?

a16z,这个明星闪耀的硅谷风险投资机构,它是Web3.0领域的主导者。2013年投资的Coinbase,在2021年上市时市值最高达858亿美金;它投资的OpenSea控制着NFT市场大部分交易量,它主导的Yuga Labs公司公司创造了大名鼎鼎的“无聊猿”。如今,a16z已推出3支加密货币基金,募集资金总额超过30亿美元。

今年4月1日,a16z还投资了一家跨链公司LayerZero Labs,这家野心勃勃的公司估值已达10亿美元,未来在Web3.0世界又可能是顶尖掠食者之一。

除了a16z,全球最大的风险投资之一的红杉资本2022年共投资了20家Web3公司。它的竞争对手Coinbase Ventures,这家有着天生Web3.0基因的投资公司在今年投资了80家公司,作为产业前哨战的资本势力,正在急分夺秒进行布局,“Web3.0战争”已经逼近白热化。

Note: 这里提到的美国web3前哨兵:a16z, layerzero labs, 红杉资本投资了20家,coinbase ventures投资了80家

中国的企业在哪里,市场化的战力在哪里?远景的布局在哪里?那些在互联网时代创造了辉煌战绩的公司,真的看不到Web3.0的前景吗?答案:当然不是。

阿里巴巴早年收购的《南华早报》成立了NFT公司“Artifact Labs”;腾讯投资澳大利亚一家基于Web3.0技术的游戏初创公司 ,估值25亿美元;TikTok(抖音海外版)加入到中,推出带有的NFT。

为什么呢,Web3.0这种全球性的大趋势,国内的精英看不到?当然也不是,原因在哪里?按照逻辑来说,东方这片互联网沃土,应该与美国在Web3.0正面硬刚甚至借机超越,这本来是一个极好机会。

可这片盛开着Web1.0和Web2.0之花的土,在Web3.0时代静悄悄,静得有点让人窒息,为什么?为什么呢?简单的总结下为以下几点:1、不研究技术本质,对区块链底层通证一律视为洪水猛兽;2、不研究未来趋势,发现一点问题马上采取“因噎废食”的管理;3、不分析具体原因,出现一个异类马上一刀切“宁可错杀,不可放过”;4、没有任何法律约束,所有的严控和监管都是模糊的反复无常;

Note: 是这样么,能不能说是上面的布局者没有看到web3的未来?还是说上面的人懒政?

我的一个朋友,很早就在区块链世界创业。从2013年开始,就做过各种技术方向的创业,当然失败的多成功的少。但Web3.0的确是太吸引人了,对一个技术员来讲,那不仅仅是互联网升级,那可真是一个极客的世界。现在他决定做一个钱包,对标的产品就是METAMASK。一个好的钱包将来可是互联网世界的入口,也有可能成为元宇宙的入口,这实在是太酷了。现在如果不做,就来不及了,他所知道在这方面创业的团队,至少不低于20个。

但在国内是不可能完成这种VIE架构的创业的,所以他决定下半年去新加坡,离开这个熟悉的城市。其实这里本来有足够的技术人才储备,可是风险是不可预测的,随便一个举报你就被折腾得死去活来,最终运营的话也必须是海外的,待在国内也做不了任何事情,还是早点选择去那边吧,这就是Web3.0创业的代价。我问为什么不去香港呢,近一点也方便?他摇了摇头,有点黯然,还是去新加坡吧。

还有一个朋友,他对软硬件都有研究,也有自己的公司。他做的矿机,已经卖到非洲去了。

在他看来,进入Web3.0世界是他人生最后的机会了。在Web3.0时代他才可能去超越传统的垄断互联网公司,借用以区块链技术实现“用户独立”“保护隐私”“夺回数据”,才能创造人生高光时刻。

Note: 我有点不能理解,“人生最后的机会”

他说先去澳门过渡一下,后来说去新加坡,最后竟然选择了阿联酋。也不知道是不是开玩笑,他发来一张与“头顶一块布,不是恐怖就是富”的阿拉伯人的合影。并且非常自豪的说:在这里开公司,亲王都要接见我。类似这样的Web3.0企业,离开的真不少,大多数去了新加坡。当然也有一些还留在国内,这些技术公司基本的态度基本一致,其实不是怕监管,而是怕随性的监管,没有边界的监管,没有法律条文的监管。

中国早期的Web3.0起步并不晚,甚至可以说走在世界前沿。以最重要的Web3.0基础设施公链为例,来回顾下早期中国技术极客在这方面的尝试。8年前,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来中国的时候,在深圳雨伞咖啡,V神只是众多中国区块链企业创始人眼中的一个大男孩,他在上面的温吐演讲完全激不起大家兴趣。6年前,以太坊公链发布以后,众多的中国公链也应运而生,抢滩新大陆,小蚁、唯链、比原、量子、本体、元界、波场等等百花齐放。各类公链发展到今天,以太坊(Ethereum)公链站在金字塔尖;各类协议如ERC20(同质通证)、ERC721(非同质通证)、ERC-1155(非同质通证进化版)、EIP-1559(燃烧协议)、EIP4844(数据分片)层出不穷。

以太坊已形成了的金融帝国,有Uniswap、Sushiswap这样的交易所,也有Maker、Compound这样的银行,还有CryptoPunks这样创造奇迹的NFT,黑底白字的、Decentraland这样充满想像力的游戏社区。可中国的公链已经沉默无声,只有几只流落海外的公链,还在演绎自己的传奇,希望打破以太坊的一家独大。

企业家有自身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的确急功近利,但全是企业家的问题吗?国内的公链能做什么呢?就算你为一家企业提供NFT服务,也只能悄悄的把自己阉割成联盟链。

如果放开手脚去打拚,幻核、鲸探这样的数字藏品平台也将进军世界,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如小媳妇一样,蹑手蹑脚。

知道中国创业者为什么一直想做元宇宙吗?除了元宇宙本身是技术结晶,具有远景规划之外,还有一个很核心的原因,那就是大家避免直接谈到Web3.0。一旦谈到Web3.0,必然谈到区块链,谈到区块链,必然谈到加密技术,谈到加密技术,必然会与cryptocurrency(加密货币)相关,最后又会涉及到最底层的Token (令牌),那么这条路是走不下去的。所以,干脆直接跨越Web3.0,进军元宇宙,因为在元宇宙的世界可不仅仅有Web3.0,还有5G+AI+XR+云计算,虚幻引擎技术、脑机接口,人工智能,边缘计算,3D操作系统等,这样就会淡化掉Web3.0概念,让更多人可以接受元宇宙。可在元宇宙的世界里,那些熟悉技术底层的极客,谁不知道元宇宙中的核心要素“数字身份”“经济体系”都与Web3.0息息相关呢?

Note: 前段时间上热搜大火的元宇宙=web3(区块链,加密技术,加密货币,token)+5G+AI+XR+云计算+脑机接口+人工智能+边缘计算+3D操作系统+虚幻引擎技术 元宇宙的核心要素:数字身份,经济体系 所以这里的结论是谈元宇宙是为了直接谈web3,但是技术人员都懂,避不开web3的,尤其是web3里面,现在被国内排斥的东西

即使元宇宙经过重重伪装,后退数步,创业者仍然可以感觉得到,元宇宙项目在往前走时仍然存在着重重阻力。 这样的一个Web3.0创业生态,你觉得它能在中国落地生根吗?

这20多年来Web在中国发展,可以说点点滴滴都还历历在目:通过引入Web1.0技术拉近了与美国的距离,产生了很多优秀企业;通过开发Web2.0技术开始走向世界前列,有些公司开始引领全球;可今天面对Web3.0技术时,却万马齐喑、束手束脚。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不反思一下吗?

中国若想不落后于美国,形成自己的Web3.0生态。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好好理解区块链本质,别将加密产业一律视为洪水猛兽;2、要将个体和整体分开来看,别动辄对整个行业一刀切;3、多听取Web3.0行业者建议,再制定有效的管理体系;4、形成明确的法律制度,让创业者知道做事的边界;5、打击那些真正的庞氏骗局,对破坏生态者不要放过。

Note: 听起就很难,这些方面有美国的作业可以抄么

这可真不是一个小问题,想像一下,如果20年前中国错过了Web1.0时代,这对我们来说是什么样的损失?无法想像,不可想像。

Note: 哦?所以我们算是错过了计算机技术,但是没有错过web1的互联网

所以,Web3.0不可失去时不我待,一定要在法制和市场上迅速构建一个完整生态。

Note: 这篇文章我在四月看到的时候读了,大受震撼,我第一次看明白web3,NFT等等这些是什么,然后就扔进pocket里了,时隔一个月,我只在微信看到,文章已被作者删除。。。 只能在wayback machine里面,再看一眼他的样子

Referenced in

我们该如何与互联网相处

前阵子通过一篇文章终于很清晰的了解了什么是web3,以及最近上热搜的元宇宙,还有去年暑假就听说的NFT,很久之前火热的区块链,去中心化等等概念,如果web3是可以实现的(从数据私有化的角度,我认为是必然可以实现的,从巨头的角度,我又觉得很难颠覆),那么很难想象将对网民们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甚至影响整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