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ole's Digital Garden

Powered by 🌱Roam Garden

SEMINAR-以终为始担心失败尽失,狡兔三窟担心会迷茫20220217

终,终点,这里大家都关心的终点,基本都是获得博士学位,去国外做博后,回国内高校做教授,目前国内评上杰青/教授的概率只有10%,而其他90%的人也都特别优秀,大家都以终为始怎么办,这变成概率选择的问题了

例:基金经理的成功与他们的努力也不完全相关,即使是普通人投资,也有5%的成功率

例:只要猴子足够多,也可以有一只猴子能选出一只好股票

所以面对有概率,并且是低概率的终点,和个人的认知水平等等也没有太大关系,那该怎么办?

最好设定的终点,过程最好也是enjoy的,这样会好过一点

例:马斯克移民火星,他也知道有生之年没法移民火星

例:钟老师也知道自己好奇心驱动的事太难成功了,但做其他的事没有太大意思

例:灯丝测试,可能一辈子都尝试不出来一种有用的灯丝

例:炼金术士,炼丹人几千年都没有结果,没人能长生不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化学

例:巴菲特,查理芒格

只要做了就有一点欣喜

一生最有意义的事:你喜欢的人,也喜欢你


评论区(钟老师):

当时视频答复的时候还遗漏了这点认知,继续补充给这位粉丝的交流,我觉得以终为始的这个终,如果有一天,自己有条件的话,可以选择没人内卷的“终”。

比如我现在带领团队的过程中就发现,我们走的路,我们追求的终,几乎完全没人走,因为大家都不相信,那这样只要控制住自己的从众心理、不要去走别人的拥挤路线就好了。所以一些人说成功的道路上一点都不拥挤,甚至我是觉得不是拥挤不拥挤的问题,而是根本没人,没人到你不走,根本没人敢去走。那如果选择了这样的路,其实达成终点的概率就很大了。

钟老师团队走的非内卷的路是什么路?

就是在有次回答粉丝提问如何找idea时提到的:要么上货架的研究,要么上书架。首先前者,就是大量老师和学生都不太敢走或者说反对的路线。比如一些老师会觉得这类研究,太偏产业,会导致没法发论文,职称晋升困难,学生会觉得就是做廉价劳动力,也会导致自己毕业困难。但往往大家普遍所认为的,并非唯一解。实际情况,做产业需要的研究,发文章绝对不成问题,而且速度会更快,质量甚至会更高(这个的原因在视频和直播中多次提到,不重复了),而且已经有可验证的结果了,比如2年半的硕士,基本上采用我说的前者的路线,普遍第一年已经完成论文发表,达到毕业要求了。4年的博士也是如此,基本第二年就可以有不少论文产出了,关键是这样的论文自己以后毕业无论找教职还是找工作,都可以明确说出自己研究的意义,所获收获,对用人单位也有实质性帮助。就是有次直播说的,不是从论文中找idea,而是从实际当中找到idea,针对这样的idea开展的研究,一定是对方欢迎的。针对后者,如果他真的想纯粹出于兴趣爱好驱动去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如果方向也是我感兴趣的,那么我可以给与物质方面的支持,让他不用太多物质方面的后顾之忧。

Q-Note 钟澄:做产业需要的研究。但是纤维电池这件事也是真正产业需要的研究么?

包括投资领域也存在这样的事,很多人都听说过巴菲特,但几乎没人相信/仔细阅读和遵循过巴菲特/芒格的价值投资理念,当然有的是因为投资机构本身的限制,无法这么操作。那这就导致了利用这种投资方式的投资者也是处在了一条完全不拥挤的道路,只是他的代价要忍受更多的孤独,也要能承受周遭人会judge这批人愚蠢/傲慢/无趣等等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