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比努力重要,这句话具体要怎么理解
《反脆弱》中举例:
放松指的是什么,作为副业反而会做得更好,没有KPI的压力
博后两年,要拿青基(30%概率),之后要想怎么拿面上,等等,压力很大
深度思考能力
在上学期间就认知变现,这样以后就不会受金钱束缚
Q-Note 老师很强势,很难做出来,影响毕业
首先先看一下钟老师的系列视频,如何自我指导,找小课题,想办法毕业,但是老板到底是怎么想的,对于我来说
Q-Note 发顶刊,探索未知,需要高薪酬,进985或出国这条路怎么样?
在博二的时候就要规划好博士论文的四个实验部分了,四篇小论文,最终论文也会比较好些
不要给导师开放性的问题,给他选项
是先看到才相信,还是相信所以看到
不是别人说的多的就是对的 --- believe in yourself
字节跳动,拼多多还有一个什么平台的创始人,在财富自由之后,投身生命科学了
问题导向做科研 钟老师也这样说,这样在毕业后路会比较好走,能向别人讲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之前彭老师,王老师也这样说过
Q-Note 在企业做研究和在高校做企业的项目有什么区别,只有一个自由度的区别么(我在直播间里的提问)
Q-Note 那要是想留校做科研并实现财务自由该往哪个方向发展
某电池企业,已经有几百亿规模,而有一个高校的老师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的积累,这个技术恰好企业能用,技术转让(至少1亿元)
Belanger 哈佛,上百家公司,全美最大的做生物科技的公司,最一流的成果用来开公司,其他的用来发论文
如果是真的是针对痛点的研究,就一定有企业要的
E.D. Shaw 计算机算法用于量化交易(投资),分子动力学
自由度:
不感兴趣也必须做
上限:
50-80万,或者之后80-100万,但是也不会更多
在高校也可以不用做企业的东西,可以完全兴趣驱使
Q-Note 感觉好多东西都被别人做过了
如果追新是这样的,绝大多数时候,别人说这个没人做过,一定是没搜到;但如果以问题导向,以痛点导向,就会好一点,很多人做但是没解决,就还有很多可以做的
Q-Note 个人财务自由之后再回来搞科研来得及么
可以
但财务自由之后很可能就不再想搞科研了,到什么程度才叫财务自由呢
Q-Note 做学术是方向多一点好还是深一点好?
这个不矛盾,更多还是围绕深比较好
Q-Note 怎么评价深度呢
比较抽象,模糊,钟老师的看法是在市场上真的有应用,扩大了应用面
Q-Note 相关产业动态怎么了解
IPO招股说明书(首次公开募股),(一些券商写的)行业研究报告,但是也要结合第一性原理,判断一下里面的数据算法是否正确